专技通

解决职称问题  上专技通

最全的政策信息网站

我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职称政策>文章详情
专技通>资讯中心>职称政策>文章详情

《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实施办法》政策解读

作者: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保障厅| 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保障厅|icon299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4-09-03 14:22:12|更新时间:2024-09-03 14:22:16
zanIcon
81
caiIcon
0
作者: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保障厅|icon299人看过
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保障厅
发布时间:2024-09-03 14:22:12
更新时间:2024-09-03 14:22:16
标签:职称评审
摘要:《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实施办法》政策解读一文阐述了《办法》的政策背景,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着重讲解了职称申报的流程,确保了职称评价的公正性。

  一、文件名称:《山东省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实施办法》

  二、政策背景

  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陆续出台一系列深化制度制度改革的规章制度,逐步搭建起职称工作的“四梁八柱”。《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40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作为职称评审工作第一部法律性文件,规范了申报、审核、评审等全链条管理流程,确保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部署,我们结合山东新时代职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改革原有文件中不合时宜的地方,同时保持职称政策连续性,确保《实施办法》更好地指引我省职称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主要内容

  《实施办法》采用章条式结构,共计47条,主要包括总则、职称评审委员会、申报审核、评审管理、评审服务、监督管理、附则等七章,对职称评审主体、适用对象、基本程序、各环节操作流程、参与各方权利义务等作出规范,对优化职称评审服务提出要求,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行明确。

  (一)总则:明确适用范围及职能分工

  适用范围:我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自由职业者。

  职能分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全省职称评审统筹规划、综合管理等工作。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业的职称评审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职称评审委员会:明确谁来评

  职称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负责评议、认定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对组建单位负责,受组建单位监督,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级,实行核准备案管理。评委会要具有规定数量且具备基本条件的评审专家。

  评委会组建单位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事业单位担任,负责建立评审专家库。

  (三)申报审核:明确怎么申报

  符合条件的申报人按要求提交申报材料。单位、主管部门应当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把关,符合要求的材料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到呈报部门。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参加职称申报评审。受党纪处分、政务处分、组织处理或诫勉等的,在处分期或影响期内,不得参加当年度职称申报评审;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在处罚期间不得参加职称申报评审。

  申报人一般按职称层级逐级申报;高层次人才等评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申报人每年度只能参加一次职称评审。

  (四)评审管理:明确怎么评

  评委会按照年度职称评审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原则上每年度召开1次评审会议,由评委会组建单位或者办事机构组织召开。召开评审会议5个工作日前,制定评审工作方案和评委会评审专家建议,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评审会议由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主持,评委会评审专家应当全员出席。经过评议,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票数达到出席会议的评审专家总数2/3以上的即为评审通过。评委会评审专家对评审结果签字确认,加盖评委会组建单位或者办事机构印章。

  评审会议实行封闭管理,评审专家名单不得对外公布。评审专家及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评审工作纪律。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

  评审会议结束后,评委会组建单位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申报人对涉及本人的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在公示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向评委会组建单位或者办事机构申请复查、进行投诉。

  公示期结束后,按照规定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评委会组建单位核准备案,核准备案确认后行文公布、颁发职称证书。

  (五)评审服务:如何提供服务以及提供什么服务

  依托“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实现职称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备案等网上办理,为职称申报评审提供便捷化服务。

  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职称信息查询验证服务。全面推行职称电子证书。

  (六)监督管理:明确怎么监管

  监管主体: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职称系列(专业)行业主管部门

  监管手段: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加强职称工作的监管,通过质询、约谈、现场观摩、查阅资料等形式抽查、巡查,依据有关问题线索进行倒查、复查。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跟踪预警,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

  监管对象:各级评委会及其组建单位、相关机构和申报人。

  处理方式:职称评审工作中,涉嫌违规违纪的,按照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予以核查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七)附则:补充

  丰富评价方式:逐步推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

  职称取得时间:(一)经评审取得职称的,从评审通过之日起算;(二)经考试取得职称的,从考试最后一天(生效时间)起算;(三)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职取得的职称,从具有职称管理权限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主管部门审批之日起算。

  自主评聘单位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四、主要特点

  (一)权责明晰。《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职称评审管理工作层级,界定了人社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划分,指明了职称评审主体等,避免因职责不清造成工作推诿,形成工作风险。

  (二)程序规范。《实施办法》明确了职称评审的必要程序,每一程序包含的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主要内容及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等。

  (三)注重服务。标题开宗明义,定为“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实施办法”;在内容上,如对申报人的申报材料明确,“凡是通过法定证照、书面告知承诺、政府部门内部核查或者部门间核查、网络核验等能够办理的,不得要求申报人员额外提供证明材料”;对信息化服务平台,要求依托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便捷化服务,实现职称评审全流程网上办理;逐步开放职称信息查询验证服务,全面推行职称电子证书,将服务理念融入《实施办法》的各个章节。

  (四)重视监管。实行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承诺制,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减少人社部门对职称评审的微观管理,主要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形式监管,通过事中事后的抽查、巡查,以及对有关问题线索的倒查、复查,来确保职称评审的公平公正。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文章推荐

热门推荐

职称指南:
职称政策热门文章
《湖北省职称评审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职称评审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发行于2021年11月17日,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职称评审管理办法》政策解读
《重庆市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规范职称评审,确保质量。适用于全市企事业、社会团体等。评审委员会按系列组建,专家库随机抽取,需具备相应职称并遵守规定。申报人需守法、有职业道德,符合条件。申报程序因单位性质、归属不同而异,一般经单位、主管部门至人社部门推荐。自由职业者、市外派驻人员等也有明确路径。具备自主评审权单位可灵活操作。
《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办法》
《西藏自治区建设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办法》于2024年6月27日发布,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
《河南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发行于2022年5月31日,自2022年5月31日施行。
《河南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河南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阐述了《办法》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创新特点。其中,创新特点一栏详细解读了职称评审范围、评审主体、评价标准和评审服务,全方位确保职称评价的公正和科学。
《重庆市职称评审管理办法》
《重庆市职称评审管理办法》于2021年7月9日发行,于2021年7月9日起执行。
《四川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
《四川省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贯彻落实人社部规定,加强职称评审管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该办法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覆盖全体专业技术人才和用人单位,注重继承与创新、放管服结合。办法明确了总体要求、评审主体、申报审核流程、评审组织实施、优化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并细化了法律责任,同时关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审工作。
《青海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
《青海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发行于2022年10月8日,自2022年11月10日起施行。
职称攻略
最新问答
职称评审中论文和业绩哪个更重要?
申报问题105天前回复
在申报职称时,业绩材料是评审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能够作为业绩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实际参与的施工合同及其关键页(如封面、双方签字页、法人代表签字页),以证明项目真实性及参与程度;设计方案、技术方案、解决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等专业技术文件,需附有本人签名或职务证明,以体现个人贡献;获得的奖项、课题参与证明需附上举办单位的正式文件、获奖证书、课题结题报告及查询网址、截图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权威性和可验证性。 会议记录、签到表、聘任聘书、施工竣工报告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证材料,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反映个人职业能力和业绩的申报体系。
申报职称时什么材料可以作为业绩?
申报问题229天前回复
在申报职称时,业绩材料是评审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能够作为业绩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实际参与的施工合同及其关键页(如封面、双方签字页、法人代表签字页),以证明项目真实性及参与程度;设计方案、技术方案、解决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等专业技术文件,需附有本人签名或职务证明,以体现个人贡献;此外,获得的奖项、课题参与证明需附上举办单位的正式文件、获奖证书、课题结题报告及查询网址、截图等,确保材料的权威性和可验证性。同时,会议记录、签到表、聘任聘书、施工竣工报告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证材料,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反映个人职业能力和业绩的申报体系。
达不到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还能申报职称吗?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对于未达到评审条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确实具备真才实学、突出能力、特殊成果或显著业绩,政策允许其逐级破格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但需注意,资历方面原则上不得破格。若需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含正高),还需经过两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正高级工程师的推荐,并报职改办审批通过。而且,初级职称的申报并不实行破格制度,需严格按照规定的学历和条件进行。
如果工作岗位发生变动应当如何申报其他系列职称?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如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动,需转评申报其他系列职称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应确保在新岗位工作满一年及以上,且年度考核达到合格以上标准;2、需满足新专业系列的申报条件,方可进行平级转评。 不过需要注意,同一年度内不得同时进行转评和晋升操作。完成转评后,当需要晋升上一级职称时,原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且与新岗位职责相关的工作业绩将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教师系列申报双师型职称的,还需先取得主系列职称。 此外,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年度内不得申报两个及以上不同专业的职称。
申报职称对论文数量有硬性要求吗?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申报职称时,对论文数量的要求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根据职称系列及申报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对于工程系列等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政策明确不作论文(著作)的硬性要求,允许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实践成果替代。也是为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实践创新,减少不必要的论文压力。 然而,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研究属性明确的领域,仍保留对论文的一定要求,以此来保证学术研究的连续性和深度。
一建、二建可用于申报职称吗?
热搜问题231天前回复
一建和二建证书不仅是执业资格的象征,也直接关联到职称申报。具体来说,一级建造师(一建)证书持有者,其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已达到中级工程师的相当水平,因此可作为申报高级工程师的资格条件之一。 而二级建造师(二建)证书则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助理级)水平,是申报中级工程师职称的有效依据。这一政策是国家对建筑行业专业人才成长的认可与鼓励的体现,同时也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