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2024年职称评审工作全面启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激发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切实服务全盟高质量发展大局,5月23日,阿拉善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全盟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阿署人社办字〔2024〕49号),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职称改革要求,对今年职称评审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将坚持破除“四唯”倾向,避免“一刀切”、简单化,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以“菜单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造。2024年职称评审工作计划于6月21日前结束申报,9月30日前完成评审和公示工作。
减少限制性条件要求。除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系列或专业外,从事专业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可按照本人长期从事专业申报职称;非全日制学历与全日制学历、职业院校毕业生与同层次普通学校毕业生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不得将科研项目、经费数量、获奖情况、论文期刊层次、头衔、称号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限制性要求。
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自治区正高级经济师职称不再采取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探索推行评审和面试(答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系列职称,以及自主评审单位自主评审的职称,可采取讲课说课、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正高级经济师、高级统计师职称实行网上申报评审;对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专业技术人才应单独分组、单独评审,或组织开展专项评审。
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负责人等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符合相应条件的博士后经单位考核合格后,经相关部门研究推荐,直接申报认定副高级职称;首次申报职称且取得显著业绩成果的海外归国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或军队转业安置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符合相应条件的“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项目”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人才,可直接申报相应职称;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由2名以上正高级职称同行专家出具推荐意见,并经政府部门研究推荐,可不受学历要求限制申报职称。此外,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可不受岗位数额(结构比例)限制享受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政策。
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突出服务基层导向,调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职称评审激励机制。继续开展基层“定向评价”高级职称评审;对在旗县(市、区)从事专业工作满30年或在苏木乡镇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专业和单位岗位职数限制,在业绩成果等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可破格参加高一级职称评聘;高等院校毕业生在苏木乡镇、嘎查村基层单位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经考核合格,可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职称,不需要进行评审;对在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满4年的大专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评审。
实施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非公有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直接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不作硬性要求。
继续实施关心爱护疫情防控医务人员职称倾斜政策。对符合条件、未享受疫情防控倾斜政策的一线医务人员继续实施关心爱护职称倾斜政策。
全面推行农牧民职称评审。从今年起,全面推行农牧民职称评审。要严格审核参评人员条件,严格把关参评人员范围,继续做好本地区农牧民职称评审。
优化职称信息化服务水平。实行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证书信息网上核验、地区间互认。本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后,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内蒙古人社”、“蒙速办”手机APP查询相应信息。在职称“电子证书”全面推行的基础上,将逐步建立职称评审电子档案,进一步提高职称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