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技通

解决职称问题  上专技通

最全的政策信息网站

我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职称资讯>文章详情
专技通>资讯中心>职称资讯>文章详情

北京职称评审改革:破界限,重能力,促创新

作者: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icon664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4-08-29 14:49:50|更新时间:2024-11-05 17:30:14
zanIcon
60
caiIcon
0
作者:中国青年报|icon664人看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4-08-29 14:49:50
更新时间:2024-11-05 17:30:14
摘要:北京职称评审放宽条件,打破体制内外界限,新增多个热门专业,为“高急特”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改革强化能力、业绩评价,下放评审权至企业,力破“评、用”脱节。小米等民企获评审权,丰富人才评价维度,激发创新活力。年轻创业者如仓基荣等受益,获正高级职称,引领产业升级。

    原标题:“凭实力说话”成北京职称评审改革风向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近,北京市正在进行2024年职称申报,星测未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仓基荣鼓励团队里的年轻人都去试试。去年9月,仓基荣拿到人工智能正高级工程师职称时也才30岁。

    仓基荣,这名本硕博都在清华大学念物理的年轻人2020年开始创业,主要的创新点是给卫星装上AI“大脑”。按照早些年的职称评审规则,像仓基荣这样的年轻创业者,没有“体制内”身份,是找不到职称评审通道的。即便在“体制内”,博士毕业后要取得正高级职称,至少需要7年。

    而这种破格获得正高级职称的案例,在北京并不鲜见,这得益于近年来北京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对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尤其是对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有专门的篇章锚定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改革,其中提到“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职称体系也是人才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

    2018年以来,北京的职称评审制度在不断完善,突出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分类建立人才评价新标准。

    “高急特”人才评高级职称,凭实力说话

    正高级工程师仓基荣的案例折射出了北京职称评审改革的一些特点。首先是打破体制内外界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技能人才都可以参评。

    其次是职称覆盖的专业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就是北京在2020年新增的专业。近期正在进行的2024年北京职称评审又增加了集成电路、量子信息、虚拟现实、大数据等8个专业,与市场的热门行业紧密挂钩。据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北京市根据涌现出的新职业,不断完善职称申报的专业,旨在为高精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引领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此外,从2023年起,北京市专门为“高层次、急需紧缺、特殊特艺人才”开辟了申报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仓基荣就是首批通过“高急特”绿色通道获得高级职称的23人之一。这也是北京职称改革中“破四唯”的重要举措之一。

    回忆起自己申报职称的经历,仓基荣觉得几乎是一个“无痕”的过程,没有填太多的表,也没有花太多的精力为自己的能力举证。

    根据北京市为“高急特”人才评职称开辟的绿色通道,仓基荣获得高级职称是通过“举荐制”,申报时由3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业内专家及1名所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举荐,一人一策,完全靠在业界的实力说话。

    仓基荣也确实有“能打”的实力,创业之后,他作为技术第一负责人承担了17个项目,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两个国家级项目,致力于解决星地数传带宽有限等问题,有一些突破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些实力也符合北京市对“高急特”人才的定义,比如,相关文件对高层次人才这样描述:在北京市的高精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颠覆性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

    今年6月,北京市又有56名“高急特”人才通过高级职称考核认定。36岁的徐鹏由3位院士举荐获得了人工智能专业的正高级工程师职称;同仁堂搓药丸的李宁、景泰蓝非遗传承人熊松涛也因有国家技能大师的荣誉,获得了相应的正高级职称。

    据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北京市启动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以来,不断优化制度,但始终有几个不变量:强化能力评价,弱化论文评价;强化成果质量,弱化成果数量;强化业绩贡献,弱化论资排辈。

    力破“评、用”两张皮

    过往的职称评审有时存在“评、用”两张皮的问题:评审的机构不用人,用人的单位没有评审权,这就导致评审的标准有可能脱离一线工作实际,一线的创新在职称的评价体制中被滞后认可。

    北京市在职称评审改革中力破“两张皮”问题,向国家创新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和基础科研投入大的科技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下放职称评审权,指导其制定符合本市自主评聘改革要求的方案和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评价标准条件。

    用人单位可根据学科特色和发展需要,自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开展职称自主评聘。

    小米集团就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的指导下,从2023年10月起设立了职称评审制度,可以自主进行职称评审,是北京首家经备案开展职称自主评审的民营企业。

    小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构建公司内部的职称体系丰富了人才评价维度,让员工有了更多认同感。更重要的是,职称自评打通内外部技术语言壁垒。过去,因为公司研发、技术方向有保密要求,员工在社会渠道申请职称时,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贡献度往往不能与社会渠道的评价标准相匹配,评审机构也不理解员工的贡献度,影响了评审效果。

    小米集团制订了职称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参照社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具有企业研发特点的评审制度。员工既可以自主申请,也可以由组织提名申报,经过材料审核、答辩等环节后,取得相应的职称,并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审核。

    试运行期间,小米集团共有161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评审,其中评定副高级职称共计75人,中级职称86人。

    小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该制度实施后,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例如,核心技术人员申请评定副高级职称后,继而可以申请北京市人才引进,为员工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此外,对企业来说,通过职称自评,可以更加明确岗位要求,有助于企业分析人才缺口并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局正在研究小米集团职称自评体系的效果,并进一步扩大企业职称自评试点,凸显职称评审在人才评价中“以用为本”的特点。

    优化人才评价,助力产业发展

    《决定》对人才评价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也是北京市职称改革深化的动力。

    在北京,职称评审的专业将会动态丰富。据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北京市正在对金融科技专业、新能源专业等职称的建立进行研究。目前北京市职称评审已经有1235个专业,每年仍在动态更新。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设立一个新专业,主责部门需要对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度、从业人员数量等进行研究,择机推出,让人才的链条与产业的链条相吻合。

    过去,新设一个职称专业通常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专业新增可能赶不上新职业的增加。目前在北京,行业协会、各区人力社保部门都可以向市一级人力社保部门提出新增专业的需求,扩大了提出建议的主体、新增专业的速度也相应提升。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在北京,一些新兴行业呈现地域发展的特点,比如,西城区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作为西城区的职能部门更能感受到金融科技人才评价的急迫性。所以,今年,西城区人力社保部门对这一专业职称评审的体系进行前期调研,这样的做法也更加贴近实际,让用人单位更有发言权。

    2024年北京的职称评审中有大概7.4万人申报职称,涉及到量子信息等8个新增专业的有2500余人,如果评审顺利,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成为这个专业首批获得职称的人。

    对年轻人来说,职称有意义吗?仓基荣的答案是肯定的,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对个人、对企业的认可。仓基荣说,会把正高级工程师的头衔印在名片上,写在公司简介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世昕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文章推荐

热门推荐

职称指南:
职称资讯热门文章
article图片
镇江推进企业职称自主评审,激发人才活力
镇江首场企业初中级职称自主评审会在江苏恒神公司举行,30人参评,27人通过。市人社部门支持企业开展自主评审,作为“放管服”改革举措,发挥企业选人用人主体作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活力。首批试点包括恒神、索普、万新光学等3家企业。未来,市人社部门将持续推进企业职称评审权下放,营造良好人才评价环境。
article图片
浠水县举行非公企业中级职称评审,优化营商环境
8月24日,浠水县在人才驿站举办2024年度非公企业中级职称评审,近30家企业102人参与,覆盖20余种专业。评审分四组,考核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县人社局多次培训助参评者了解政策流程。未来将继续深化职称改革,破解难题,定制评审方案,上门服务,确保应评尽评,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article图片
天门创新农民职称评审:田间评才,助力乡村振兴
天门市创新农民职称评审,将评审会移至田间地头,依据实际贡献定标准,打破学历等限制。评审重实效,实地考核技术难题、产业规模及带动作用。获评者享人才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激发“新农人”热情,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此举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助力农业发展。
article图片
郑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开“绿色通道”
郑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推“绿色通道”,获中央宣传部称号等教师可越级评聘高级教师,农村从教满25年教师直接评聘高级教师,满30年且近退休教师直接认定一级教师。申报不受岗位限制,审核时间为9月20日至30日,旨在激励教师扎根基层,提升职业成就感。
article图片
龙岩市创新特才评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龙岩市人社局创新建立企业“特殊人才”职称评审机制,突破学历资历限制,以业绩贡献为核心,开通中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至今已有82名特才获评中级职称,助力“2+4”重点工业产业。此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生态,为龙岩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未来将持续深化评审工作,培育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article图片
重庆创新“目录+计分”人才评价机制
重庆实施“目录+计分”人才评价,破除“唯帽子论”,加速人才认定。新机制通过贡献导向,缩短认定时间,提供专属服务。人才分六类,根据称号、荣誉及项目直接认定或综合计分。认定过程透明公正,覆盖多领域,促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人才可线上申报,享受便捷服务。截至目前,已有2136人参与计分认定。
article图片
即墨区人社局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人才评价培训会
即墨区人社局为解决“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难题,举办人才评价培训会,50余家企业参与。通过政策解读与实操指导,助力企业破解高水平人才评职称难题。人社局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强化沟通联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article图片
西海岸新区举办集成电路职称申报宣讲会
为推进芯片与新型显示产业,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在王台街道举办集成电路职称申报政策宣讲,覆盖京东方等15家重点企业。活动解读了职称评审政策与流程,解答了申报疑问。未来,新区人社局将继续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个性化职称评审服务,促进人才聚集,助力“芯屏”产业高质量发展。
职称攻略
最新问答
职称评审中论文和业绩哪个更重要?
申报问题105天前回复
在申报职称时,业绩材料是评审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能够作为业绩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实际参与的施工合同及其关键页(如封面、双方签字页、法人代表签字页),以证明项目真实性及参与程度;设计方案、技术方案、解决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等专业技术文件,需附有本人签名或职务证明,以体现个人贡献;获得的奖项、课题参与证明需附上举办单位的正式文件、获奖证书、课题结题报告及查询网址、截图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权威性和可验证性。 会议记录、签到表、聘任聘书、施工竣工报告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证材料,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反映个人职业能力和业绩的申报体系。
申报职称时什么材料可以作为业绩?
申报问题229天前回复
在申报职称时,业绩材料是评审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能够作为业绩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实际参与的施工合同及其关键页(如封面、双方签字页、法人代表签字页),以证明项目真实性及参与程度;设计方案、技术方案、解决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等专业技术文件,需附有本人签名或职务证明,以体现个人贡献;此外,获得的奖项、课题参与证明需附上举办单位的正式文件、获奖证书、课题结题报告及查询网址、截图等,确保材料的权威性和可验证性。同时,会议记录、签到表、聘任聘书、施工竣工报告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证材料,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反映个人职业能力和业绩的申报体系。
达不到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还能申报职称吗?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对于未达到评审条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确实具备真才实学、突出能力、特殊成果或显著业绩,政策允许其逐级破格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但需注意,资历方面原则上不得破格。若需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含正高),还需经过两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正高级工程师的推荐,并报职改办审批通过。而且,初级职称的申报并不实行破格制度,需严格按照规定的学历和条件进行。
如果工作岗位发生变动应当如何申报其他系列职称?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如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动,需转评申报其他系列职称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应确保在新岗位工作满一年及以上,且年度考核达到合格以上标准;2、需满足新专业系列的申报条件,方可进行平级转评。 不过需要注意,同一年度内不得同时进行转评和晋升操作。完成转评后,当需要晋升上一级职称时,原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且与新岗位职责相关的工作业绩将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教师系列申报双师型职称的,还需先取得主系列职称。 此外,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年度内不得申报两个及以上不同专业的职称。
申报职称对论文数量有硬性要求吗?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申报职称时,对论文数量的要求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根据职称系列及申报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对于工程系列等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政策明确不作论文(著作)的硬性要求,允许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实践成果替代。也是为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实践创新,减少不必要的论文压力。 然而,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研究属性明确的领域,仍保留对论文的一定要求,以此来保证学术研究的连续性和深度。
一建、二建可用于申报职称吗?
热搜问题231天前回复
一建和二建证书不仅是执业资格的象征,也直接关联到职称申报。具体来说,一级建造师(一建)证书持有者,其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已达到中级工程师的相当水平,因此可作为申报高级工程师的资格条件之一。 而二级建造师(二建)证书则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助理级)水平,是申报中级工程师职称的有效依据。这一政策是国家对建筑行业专业人才成长的认可与鼓励的体现,同时也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