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申报职称的人员来看,职称评审的审核方面好像很复杂。职称评审按照申报、审核推荐、逐级审查、审核受理、专家评审、结果公示、复核确认、结果备案等程序组织实施。但实际上,职称评审的审核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只要搞清楚了职称评审里的“三审”分别是什么,那么应对起来也会顺利一些。
一、单位审查
资料提交以后,所在单位会先进行审查,尤其是对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重点审查。
毕竟用人单位是比较了解申报人员的,当然了,单位审查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单位才可以做到,
一般的企业并不具备职称评定资格,民营企业有这个权限的比较少。
所在单位需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然后在评审表的“真实性审核责任卡”上签名并公示,公示时间不能少于5个工作日。相关责任人还需在在评审表的“用人测用人单位测评、公示结果、初审及推荐意见”的地方填写结果、意见,并签上名字,再加盖公章。
二、行业主管部门或者人社部门审查
在单位审查通过了以后,就会进入到人设部门审查,也有可能会是各个行业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例如像医卫类就会到卫健委进行复审。人社局审查的内容有个人工作业绩、工作总结、论文、基本信息,就还有加分项目。
所以到底由哪个部门来审查,根据当地的具体规则来就好。这一步主要针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复审,而且通过率比较高。
三、职称评审委员会审查
当单位审查和行业主管(人社部)审查都通过了以后,那么说明你提交的资料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的。那这时候又怎么筛选出更好的人才呢?
那就是对比啦,提交到职称评审委员会后就要开始对比了。
职称评审委员会是由相应行业专家组成,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甚至是不同级别的职称,对应的评委会都不一样,不同评委会对其受理的职称专业和受理的申报人范围都是明确规定的,如果选择和自己不符合的评委会,那么材料就会被退回,甚至是会因此错过申报评审。
专业评审委员会将组建单位组织并召开评审会议,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投票表决,申请人是否能通过评审,由各个部分的得分来确定。如果是申请级别比较高的职称评审,还需要参加答辩。答辩重点会根据业绩材料和技术工作总结来提问,申请人需进行回答。当全部通过以后,就会公示并下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