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技通

解决职称问题  上专技通

最全的政策信息网站

我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公示公告>文章详情
专技通>资讯中心>公示公告>文章详情

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大同市工程系列自然资源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林业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作者: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来源: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icon619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4-11-13 16:29:02|更新时间:2024-11-13 16:30:39
zanIcon
69
caiIcon
0
作者: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icon619人看过
来源: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4-11-13 16:29:02
更新时间:2024-11-13 16:30:39
摘要: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4年度大同市工程系列自然资源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林业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评审范围、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工作要求、申报材料报送要求等。

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大同市工程系列自然资源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林业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24年度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同人社发〔2024〕66号)精神,现就开展2024年度全市工程系列自然资源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林业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管理

  2024年度大同市工程系列自然资源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林业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监督指导下,由大同市工程系列自然资源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简称“中评委”)具体组织实施。

  二、评审范围

  (一)人员范围

  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人事档案在市、县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代理的非公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从事自然资源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下列人员不得申报:

  1、国家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

  2、退休人员(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评委会办事机构开始收审材料之日为界);

  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且在受处分期间的。

  (二)评审专业

  1、自然资源工程:

  (1)国土工程类: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调查评价、国土整治、自然资源确权登记4个专业;

  (2)地勘工程类:地质矿产、煤田地质、水工环地质、探矿工程、物探与遥感、实验测试、地球化学7个专业;

  (3)测绘工程类: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定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7个专业。

  2、生态环境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研究咨询3个专业。

  3、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5个专业。

  4、林业:

  (1)培育经营类:森林和草原培育、森林和草原经营、林木种苗和草种、生物技术工程;

  (2)调查规划类:林草资源调查监测、林草规划设计、林草资源认证和资产评估、林草信息技术;

  (3)生态保护类:生态修复、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繁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湿地保护、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草原防火;

  (4)生态景观类:森林(湿地)景观、花卉园艺、自然景观利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

  (5)林业产业类:木材加工利用、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林产化工、林草机械、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林业经济管理;

  (6)勘察设计类:森林采运、林草道路工程、林区开发与规划设计、林草工程造价、林草工程监理。

  申报人员须为本单位在职在岗的专业技术人才,申报专业应与本人所从事专业一致。申报人员可结合本人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实际,按照以上评审专业申报,凡不属于上述评审专业范围的不予受理。

  三、申报条件

  (一)品德条件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凡申报自然资源工程专业中初级工程师评审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风端正;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二)学历资历条件、工作经历能力条件、业绩成果条件及学术技术条件

  1、申报自然资源工程专业中、初级职称学历资历、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及学术技术条件(见附件1)。

  2、申报生态环境工程专业中、初级职称学历资历、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及学术技术条件(见附件2)。

  3、申报水利工程专业中、初级职称学历资历、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及学术技术条件(见附件3)。

  4、申报林业专业中、初级职称学历资历、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及学术技术条件(见附件4)。

  (三)考核条件

  申报中初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年度考核,相应任职期限内的年度考核结果均须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计入任职年限计算时间,年度考核有基本合格、不合格或不确定等次的,不计入任职年限计算时间,任职年限可累计计算。申报评审当年或上一年度考核结果须为合格及以上等次。非公经济组织、自由职业者等可不提供年度考核材料。

  (四)继续教育要求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适应岗位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申报评审职称的重要条件。

  (五)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

  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参加中初级工程师职称评审,按照《山西省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方案》(晋人社厅发〔2019〕55号)确定的标准条件执行。

  四、申报程序

  (一)个人自主申报

  专业技术人才不受用人单位岗位限制,符合条件即可申报。

  (二)实行民主评议

  用人单位按照公开、民主、平等、择优的原则成立由群众代表、同行专家、单位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代表共同组成的评议组,对申报人员提交的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对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术技术水平、工作经历能力和业绩成果等进行综合评议,单位根据评议组意见,出具鉴定意见。

  (三)逐级申报审核

  全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材料由所在单位统一推荐报送。人事档案由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代理的非公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由用人单位履行审核、公示、推荐等程序出具鉴定意见并报送。推荐报送的申报材料须签署审核人员姓名、审核意见及审核日期,并加盖审核推荐单位公章。

  五、工作要求

  (一)严格申报推荐程序

  用人单位要按照规定要求,认真组织好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申报推荐工作,严格执行“三公示”制度,即:评审标准条件和程序公示、个人申报材料公示、单位鉴定意见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方可推荐。

  (二)严肃申报工作纪律

  申报人员及推荐单位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全责,实行“双承诺”制。申报人员及所在单位要在评审表中相应栏目内,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合法性做出承诺,本着“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签字确认。申报人员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一经查实,取消当年评审资格或撤销其取得的职称,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3年。申报人员所在工作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未依法履行审核职责的,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采取补救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申报材料报送要求

  申报职称评审相关表格及填报要求见(附件5),申报材料按填报说明所列顺序整理报送。

  报送时间:10月17日至10月31日(工作日)

  报送地址:大同市人力资源考试鉴定中心(大同市平城区文兴路天祥街市人社局四楼409、445房间)

  咨询电话:0352-7930141

  本安排意见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山西省现行职称政策执行。

  大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10‎月‎17‎日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通道】

文章推荐

热门推荐

职称指南:
公示公告热门文章
2024年度上海市工程系列建筑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闵行区)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公示
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发布2024年度上海市工程系列建筑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闵行区)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公示文件。
关于2024年7月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结果的公示(河北)
河北人才网发布2024年7月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结果的公示。经核准,姚春龙等79名同志符合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方琪等49名同志符合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延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市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延安)
延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4年度全市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内容包括评审范围和专业、申报条件、评审倾斜政策、岗位支持政策、绿色通道考核认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工作程序及时间安排、有关事项说明、注意事项、工作要求等。
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24年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吉安)
吉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4年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通知内容包括时间安排、人员范围、申报渠道、资格条件、有关政策、工作要求。吉安市中、高级职称评审计划和江西省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组织机构创建规则可下载附件查看。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24年全省工程系列建设行业职称申报与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全省工程系列建设行业职称申报与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申报对象范围、申报层级及专业、申报及评审程序、评审标准条件、评审方法、评审工作安排、工作要求、其他事项等。
2024年度上海市工程系列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公示
上海市工程系列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上海市工程系列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公示。
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市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市工程系列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评审范围、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申报材料、工作要求等。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4年职称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贵州)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2024年职称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内容包括推进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持续完善职称评审服务、优化职称评审管理工作、优化继续教育管理服务、认真做好相关各项工作等。
职称攻略
最新问答
职称评审中论文和业绩哪个更重要?
申报问题105天前回复
在申报职称时,业绩材料是评审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能够作为业绩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实际参与的施工合同及其关键页(如封面、双方签字页、法人代表签字页),以证明项目真实性及参与程度;设计方案、技术方案、解决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等专业技术文件,需附有本人签名或职务证明,以体现个人贡献;获得的奖项、课题参与证明需附上举办单位的正式文件、获奖证书、课题结题报告及查询网址、截图等,这样才能保证材料的权威性和可验证性。 会议记录、签到表、聘任聘书、施工竣工报告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证材料,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反映个人职业能力和业绩的申报体系。
申报职称时什么材料可以作为业绩?
申报问题229天前回复
在申报职称时,业绩材料是评审的重要依据。具体而言,能够作为业绩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实际参与的施工合同及其关键页(如封面、双方签字页、法人代表签字页),以证明项目真实性及参与程度;设计方案、技术方案、解决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等专业技术文件,需附有本人签名或职务证明,以体现个人贡献;此外,获得的奖项、课题参与证明需附上举办单位的正式文件、获奖证书、课题结题报告及查询网址、截图等,确保材料的权威性和可验证性。同时,会议记录、签到表、聘任聘书、施工竣工报告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佐证材料,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反映个人职业能力和业绩的申报体系。
达不到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还能申报职称吗?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对于未达到评审条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确实具备真才实学、突出能力、特殊成果或显著业绩,政策允许其逐级破格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但需注意,资历方面原则上不得破格。若需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含正高),还需经过两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正高级工程师的推荐,并报职改办审批通过。而且,初级职称的申报并不实行破格制度,需严格按照规定的学历和条件进行。
如果工作岗位发生变动应当如何申报其他系列职称?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如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动,需转评申报其他系列职称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应确保在新岗位工作满一年及以上,且年度考核达到合格以上标准;2、需满足新专业系列的申报条件,方可进行平级转评。 不过需要注意,同一年度内不得同时进行转评和晋升操作。完成转评后,当需要晋升上一级职称时,原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且与新岗位职责相关的工作业绩将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教师系列申报双师型职称的,还需先取得主系列职称。 此外,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年度内不得申报两个及以上不同专业的职称。
申报职称对论文数量有硬性要求吗?
申报问题231天前回复
申报职称时,对论文数量的要求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根据职称系列及申报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对于工程系列等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政策明确不作论文(著作)的硬性要求,允许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等实践成果替代。也是为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实践创新,减少不必要的论文压力。 然而,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研究属性明确的领域,仍保留对论文的一定要求,以此来保证学术研究的连续性和深度。
一建、二建可用于申报职称吗?
热搜问题231天前回复
一建和二建证书不仅是执业资格的象征,也直接关联到职称申报。具体来说,一级建造师(一建)证书持有者,其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已达到中级工程师的相当水平,因此可作为申报高级工程师的资格条件之一。 而二级建造师(二建)证书则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助理级)水平,是申报中级工程师职称的有效依据。这一政策是国家对建筑行业专业人才成长的认可与鼓励的体现,同时也为从业人员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