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对于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都是需要认真细致地准备的,毕竟中间涉及到的细节太多。而对于初次参加职称评审的人员来说,对于评审的事项并不是那么熟悉,所以就很容易走进误区,进而导致评审不通过,只能明年再申请了。
你的职称评审为什么不达标?今天小编就带着这个话题和大家好好聊聊,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基础条件不符合。
一般来说,不管是申请初级、中级还是高级职称,在学历、专业、继续教育、工作年限等等这些硬性条件方面不符合的话,在初期的资格审核就会被淘汰掉,也就更不会到后面的评审了。
2、申报专业和业绩材料方向不一致。
在职称评审中,业绩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申报人在该专业领域里的经验、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就需要提供相对应的业绩材料,如果申报专业和业绩材料不一致的话,就会影响到评审结果。而且在选择业绩材料的时候优先选择含金量高且集中在近5年内的项目。
3、项目参与度较低。
评审资料里还需要提供项目资料,一般来说,证明材料越丰富,就说明项目参与度越高。所以在准备申请职称评审之前,一定要将这些材料多多留存,养成习惯,这样在申报的时候就不至于材料不齐全从而影响评审结果。
4、论文没有在规定期刊发表。
职称评审对于刊物的要求一定是正规期刊,且发表的论文内容和申报专业一定要保持一致,不然会直接判为无效论文,在非法期刊发表的论文,会被直接认定为不合格。
5、面试答辩环节表现不好。
一般来说,中级以下职称评审不涉及面试答辩,中级的话随机抽取,中级以上,面试答辩就是必须的了。而这不单单是考察申报人对于自己业绩材料的熟悉程度从而考察材料的真实性,也是对申报人的心态考察。如果过于紧张,很多问题回答不上来,即使材料准备得不错,通过率也会受到影响。
6、频繁更换工作。
如果经常跳槽,频繁更换工作,尤其是在短时间内的话,对于申报人来说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积累业绩和经验,对职称评审就并没有优势可言。而且很多支撑材料都需要单位协助出具,如果频繁更换,材料收集起来也很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