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称评审成果怎么获得”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在职称评审中的“成果”,到底指的是什么。
其实在职称评审里,“业绩”和“成果”其实很像,两者都是是衡量个人能力和工作贡献的重要指标。在有些系统里,成果非常丰硕的人员,可以直接破格录取。举个例子来说,比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最主要的评审指标就是成果和贡献。
哪些属于成果?最直接的职称评审成果就是中标通知书、竣工验收报告、施工合同等。如果从更大层面上来讲,那就包括了科研、创新、专利、论文、著作等方面的成果。
如果取得了研究成果,比如发表了专刊学术论文,获得了专利;在岗期间所参与的和本职工作有关的项目、课题、先进个人等等,这些也都可以算作成果。
那么该如何获得业绩成果呢?
1、论文:
最熟悉最常用的成果形式无疑还是论文。论文常用指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例如工程师的评审论文就是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再结合工作期间累计的工作进行撰写,并发表在国家正规期刊上的文章。
先创作,通过杂志社或者出版社的审核,在进行刊登、出版、发行,最后参加杂志社的评比,还有行业评比,即可获得奖励。
2、著作
著作分为编著和专著,这两者是不同的。专著主要指国内外技术专家所撰写的学术著作,以本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专家学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是对某一知识领域所做出的探索,是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编著和专著相比,并不强调创作性,强调的是采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的体例来编撰成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理论性。
但无论是编著还是专著都须在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官网查询到对应结果。
3、专利
专利主要是通过个人或者单位进行组织调研评估,然后开展研发和实验,撰写申请材料,通过授权以后,再通过转化应用获得效益,最后参加主管部门评选。
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性新专利,其中发明专利的含金量比较高,申请难度也是最高的。
职称评审中提交的资料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评审结果,而其中,成果又是比较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在准备前一定要先把政策弄明白,工作量和论文等等要求部满足的话,趁着还有时间,再着重积累。